圆底离心管该如何清洗保养
点击次数:145 更新时间:2025-09-18
圆底离心管是实验室中常用的耗材,主要用于离心分离、样品储存等操作。由于其直接接触样品,清洗保养不当可能导致交叉污染、实验数据偏差或离心管损坏。以下是圆底离心管的清洗保养详细指南: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biorelevant代理公司人模拟肠液 FaSSIF/FeSSIF/FaSSGF
一、清洗前准备
- 分类处理
- 根据样品性质(如有机溶剂、生物样本、强酸强碱等)分类清洗,避免混合清洗导致反应或污染。
- 标记清晰的离心管(如用记号笔标注编号或用途)需单独清洗,防止混淆。
- 安全防护
- 穿戴实验服、手套和护目镜,防止清洗液接触皮肤或眼睛。
- 在通风橱或指定区域清洗挥发性或有毒样品残留的离心管。
二、清洗步骤
1. 初步冲洗
- 目的:去除大部分残留样品,减少后续清洗难度。
- 方法:
- 用流动自来水冲洗离心管内壁和底部,重点冲洗管口和螺纹处(易残留样品)。
- 对于粘稠或固体样品(如细胞沉淀、蛋白质凝胶),可用去离子水或适当溶剂(如PBS缓冲液)浸泡软化后冲洗。
2. 深度清洁
根据样品类型选择以下方法之一:
- 方法一:洗涤剂清洗
- 适用场景:普通生物样品(如细胞培养液、血清)、无机盐残留。
- 步骤:
- 加入适量中性洗涤剂(如Labconco、Tween-20)和去离子水,配制成1%-2%的清洗液。
- 用试管刷或专用离心管刷(软毛材质)旋转刷洗内壁,重点清洁管底圆弧处。
- 倒出清洗液,用流动自来水冲洗至无泡沫(通常需冲洗5-10次)。
- 方法二:有机溶剂清洗
- 适用场景:油脂、有机化合物残留(如氯仿、甲醇提取的样品)。
- 步骤:
- 加入适量有机溶剂(如丙酮、乙醇、异丙醇),浸泡离心管10-15分钟。
- 用试管刷刷洗内壁,倒出溶剂。
- 重复步骤1-2至溶剂澄清,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以去除溶剂残留。
- 方法三:酸碱清洗
- 适用场景:无机盐结晶、金属离子污染(如EDTA螯合的样品)。
- 步骤:
- 配制10%氢氧化钠溶液(根据污染类型选择)。
- 加入清洗液,浸泡离心管30分钟至过夜(顽固污渍可延长至24小时)。
- 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(可用pH试纸检测)。
- 方法四:酶解清洗
- 适用场景:蛋白质、多糖等生物大分子残留(如细胞裂解液)。
- 步骤:
- 加入含蛋白酶K(终浓度1mg/mL)的PBS缓冲液,37℃孵育1-2小时。
- 用去离子水冲洗后,按洗涤剂清洗步骤处理。
3. 漂洗与干燥
- 漂洗:用去离子水或超纯水冲洗离心管3次,确保无清洗剂或溶剂残留。
- 干燥:
- 自然晾干:将离心管倒置在干净滤纸上,置于通风处晾干(避免灰尘污染)。
- 氮气吹干:对于急需使用的离心管,可用氮气轻吹管口至内部干燥(注意气压不要过高导致离心管变形)。
- 烘箱干燥:将离心管放入60-80℃烘箱中干燥1-2小时(需确认离心管材质耐温性,如聚丙烯(PP)可耐受120℃,聚碳酸酯(PC)建议≤100℃)。
三、保养与存储
- 检查完整性
- 干燥后检查离心管是否有裂纹、划痕或变形(尤其是管口螺纹和管底圆弧处)。
- 轻微划痕可用砂纸(1000目以上)轻轻打磨,但需确保不影响密封性;严重损坏的离心管应丢弃。
- 灭菌处理(可选)
- 高压蒸汽灭菌:将离心管放入灭菌袋中,121℃、15psi条件下灭菌20分钟(适用于可高温高压的PP或PC材质)。
- 紫外线照射:在超净工作台内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(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离心管,如聚乙烯(PE)材质)。
- 化学灭菌:用75%乙醇擦拭离心管外壁,自然晾干后使用(适用于临时需要无菌的场景)。
- 存储条件
- 防尘:将离心管放入洁净的塑料盒或离心管架中,避免灰尘污染。
- 防潮:存储环境湿度应≤60%,防止离心管吸湿变形。
- 避光:避免阳光直射,防止材质老化(尤其是透明离心管)。
- 分类存放:按规格(如15mL、50mL)和用途(如生物、化学)分类存放,便于取用。
四、特殊注意事项
- 避免交叉污染
- 不同样品类型的离心管需专用清洗工具(如刷子、清洗液),防止交叉污染。
- 清洗后的离心管若需长期存储,可用锡箔纸包裹管口或塞入洁净棉塞。
- 材质兼容性
- 确认离心管材质与清洗液兼容(如PP耐酸碱,但PC不耐强碱)。
- 避免使用含氯漂白剂(如次氯酸钠),可能腐蚀离心管表面。
- 离心管寿命管理
- 记录离心管使用次数(如高压灭菌次数),通常PP离心管可重复使用50-100次,PC离心管30-50次。
- 达到寿命后或出现裂纹、变形时,应立即丢弃并更换新管。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biorelevant代理公司人模拟肠液 FaSSIF/FeSSIF/FaSSGF

在线客服
电话咨询